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研究成就與看點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All-perovskitetandemsolarcells,TSCs)因其突破單接面太陽能電池Shockley-Queisser(S-Q)極限的巨大潛力而備受關注。然而,寬能隙(Wide-bandga...
在太陽能技術不斷發展的領域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其出色的光電特性而成為一個有前途的競爭者。然而,挑戰在于開發可商業化的可擴展制造技術。在一項重大突破中,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副院長陽軍亮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引入了一種新型添加劑——甲胺鹽酸鹽(MACl),以調節兩步序列刮刀法鈣鈦礦薄膜的晶化和定向。這種創新的方法極大地改善了鈣鈦礦薄膜的質量,使其具有令人矚目的23.14%的轉換效率(P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潛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高吸收系數、長載流子擴散長度和...
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Thuc-QuyenNguyen領導的團隊最新突破性研究中,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環戊二噻吩-替代-苯并噻二唑的共軛聚電解質(CPE)。這些合成物的烷基鏈長度在2至5個碳原子之間變化,旨在探討這種長度變化如何影響其光學、電化學及形態特性。由于這些共軛聚電解質是混合導體,它們可以作為累積模式有機電化學晶體管(OECT)的有源層。這些聚電解質的跨導、體積電容,以及離子和電子的電導率都受到其烷基鏈長度的影響。此外,密度泛函理論(DFT)的計算結果有助于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揚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太陽能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專注于開發高效光伏材料甲酰胺鉛碘(FA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結果於2023年6月21日被發表在《NATURE》。盡管在室溫下結晶過程中存在不希望出現的黃色相,但該團隊開發出一種定向成核機制來避免這些相并提高裝置性能。他們的創新方法使得裝置達到了25.4%的功率轉換效率(認證為25.0%)。更令人驚艷的是,該模組在27.83平方公分的面積上,達到了21.4%的認證開路效率。該研究使用...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鉛的毒性問題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鉛的使用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盡管鉛在地殼中天然存在,但過去幾個世紀的人類活動,如采礦、汽油、油漆和電子產品中的鉛使用,導致了與鉛接觸相關的風險的增加。為了降低這些風險,鉛的使用受到嚴格的監管,并制定了特定的限制措施。然而,現有的立法并未明確提及基于鈣鈦礦的電子產品,因此,迫切需要對這些材料的風險進行評估,以確保鈣鈦礦電子產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創新。最近,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與AntonioAbate、MichaelGr?...
在光電領域,量子產率(PLQY)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參數。對于那些對此領域充滿熱情和挑戰的研究者來說,選擇一款可靠、精細、易于操作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量測系統就顯得至關重要。光焱科技Enlitech研發的LQ-100X-PL就是為滿足這些需求而生,LQ-100X-PL適用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熒光粉、LED熒光材料、OLED熒光材料、鈣鈦礦、雷射染料、鈣鈦礦量子點粉末與單晶、PbS量子點等。每一個優秀的研究團隊都明白,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組裝測量儀器,而是進行實質的科學研究。是時候停止使...